会议产业网——《会议》杂志官方网站
   搜索文章
第十一届中国会议产业大会(CMIC2018)
杂志文章
首页 > 杂志文章

ICCA年会:国际会议产业界交流学习的平台

2013年06月03日    来源:《会议》杂志    围观:10033次       

——访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ICCA)亚太区总监 Noor Ahmad Hamid
ICCA Global Congress-A Good Platform To Learn and Network For the Meetings Industry
——Interview with Mr. Noor Ahmad Hamid, Regional Director Asia Pacific, ICCA

本刊记者  |  时瑜  高飞  刘俊

    国际大会及会议协会,简称ICCA,是享誉国际会界的明星组织。该组织全部由会员构成,汇集了众多国际事务方面的英才。协会由全球950个卖家组成,其成员来自全球90个国家。对该协会成员来说,ICCA年会就是一次大规模的家庭聚会,同时也给会议界提供相互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第52届年会首次落户中国,将在上海举办。以下是《会议》杂志对ICCA亚太区总监Noor Ahmad Hamid先生进行独家专访实录,从多方面帮助中国会议行业了解ICCA的构成,同时Noor Ahmad Hamid先生也给中国的会议企业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促进行业的发展。

    《会议》:ICCA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Noor:ICCA是一个国际协会,是一个全球性社团,其成员都是包括专业会议组织者、会议中心和城市展览局在内的会议产业界的诸多卖家,瞄准国际社团会议并可以和其他会员共享商机。这对年会的申办城市极具吸引力。目前协会在全球拥有超过900名会员,遍布88个国家。协会年会在不同地区流动举行,今年将会落户上海。

    《会议》:为什么ICCA选择中国作为举办年会举办地?

    Noor:上海(中国),黄金海岸(澳大利亚)和休斯敦(美国)于四年前同时竞标2012年的ICCA年会的举办权,三个城市以各自的方式向协会董事局展示了自身魅力,通过竞标,中国上海最终赢得了举办权。这是协会成立以来首次踏足中国大陆——我认为除了拥有完善的大会设施,上海取胜的秘诀在于它向大会董事局的领导们展示了强劲的商机,以至于找不出理由不来中国一趟。

    《会议》:据我所知,许多中国城市和卖家都在筹划加入ICCA。对此,您有何看法?

    Noor:我们乐意看到更多中国成员。尽管如此,我们同样注重成员的质量。作为一个协会,我们给会员提供交流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希望他们能够实现业务合作。

    《会议》:如何看待ICCA的商业成分?

    Noor:ICCA从来都不是商业中心。与国际最佳城市联盟一样,我们本身并不向会员提供商务。值得一提的是国际最佳城市联盟的成员也是ICCA的成员。因此,他们会定期会面,这其中也包括我们的年会。大家认为,只有互相合作才能为制定出试试最佳做法和共享商机的标准。这也是我们一直强调国际交流重要性的原因所在。

    《会议》杂志:您认为本次年会的召开对中国的会议城市和会议公司将产生哪些影响? 

    Noor:事实上,并非所有中国公司都能够出国接受培训或是进行全球想接洽。此次年会在中国举办,大大降低了参会成本。我相信中国通过举办此次大会将受益匪浅,因为不仅中国会议公司和城市参与其中,也包括亚洲其他国家都可以大规模前往。
    首先,年会可以提供教育培训的机会,会议业界人士最重要的是不断学习。
    其次,便是与全球同行的密切交流。ICCA是社团,我们非常重视各个层面的全球交流磋商。具体而言,来自亚洲、欧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北美的专业会议组织者可以互动;各种会议中心能够相互交流,共享商机;所有会议局也能互相交流信息……ICCA年会就是这样一个实实在在的磋商平台。
    再者,单位会员之间可以互相寻找商机。相比单纯的展览要求所有会员与买家见面而言,;我们的年会则不同,因为我们的会员有机会与所有人会面,不局限于买家这个范畴。

    《会议》杂志:在中国有些公司不是ICCA的会员,那么如果他们也想参加年会,那么应该采取哪种参与方式?

    Noor:非会员只能以观察者的身份参会。每家公司只能派遣一名员工以该身份参会,而且机会只有一次。参会期间,他/她可以参加包括全体大会在内的所有会议。但是他/她不具有表决权。另外,年会期间使用英语交流,因为是世界通用语言,所以希望对中国参会者有所准备。

     《会议》杂志:考虑到大会的规模,您认为它是否有可能会是大会创立以来最大的一届年会吗?

    Noor:这次年会共四天,算是比较长的会期。预计此次大会将吸引至少1000名代表。回顾以往几届大会,规模最大的一次是两年前在德国莱比锡举办的大会,当时参会代表超过了千名。所以我相信即使此次大会参会代表即便没法逾越那个水平,至少也能持平。尽管如此,比起关注会议规模大小,我们更关心品质。

    《会议》杂志:您认为中国会议产业的前景在哪儿?与ICCA又有什么交融点?

    Noor:中国会议产业正快速发展,但非所有国际大会都有实力在北京或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办会。中国杭州、西安、扬州这样的二线城市,也是诸多国际性会议会选择的举办地。也正因为中国的城市各具特色,所以我相信中国在吸引全球会议产业方面潜力无限。即便如此中国仍需多向国际社会学习借鉴,反之亦然。总之,双方都有许多值得借鉴之处。

    《会议》杂志:对于中国的会议企业,您有什么建议?

    Noor:学习。对中国企业来说,不断学习从而掌握符合职业规范的标准是最为紧要的事情。中国不乏那些“半路出家”的会议组织机构,他们不在乎会议活动的国际标准,急需专业技能、人力和软件之类的资源来匹配一流的硬件设施。中国的奥运会呈现了一场最精美绝伦的盛会,世博会也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鉴于此,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有能力操办一场两千名代表的会议。除此之外,即使是一场小型会议,也需要较高的办会技能。

    《会议》杂志: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我衷心希望ICCA能够助推中国会议产业的发展。

    Noor:确实,我们也乐意吸纳中国的城市,公司和会议中心为会员,因为他们对于中国会议产业的腾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谢谢!■

< 1 2 >
上一篇:结识香洲,享受惬意健康会议
下一篇:享受会议的最佳目的地——泰国
《会议》杂志
《会议》总第79期

总第79期

北京亿文思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8100742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