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辉集团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钱晶晶
目前,AI技术是最具颠覆性和革命性的超级现象体,正以不可阻挡的速度重塑全球商业生态。对于会奖行业而言,AI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它让我们从繁琐的重复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可以将精力更多投入到创意策划与客户体验的深度挖掘中。
AI增加活动互动性
当前,康辉会展运用比较普遍的技术手段主要基于AI强大的数据推理,内容泛化及内容生成能力展开,主要体现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
线下场景中,在现场活动的管理上,我们引入了AI技术来提升运营效率。例如,AI驱动的智能签到系统通过人脸识别或二维码扫描,帮助参会者快速完成签到,大幅度提高了签到的效率,避免了传统手动签到可能带来的人员损耗和延误问题。在互动环节中使用AI能够提升现场来宾趣味性及参与感的体验,例如在某场医药年会中我们使用的智能问答机器人,参会者可以随时向机器人提问,获得及时的解答,进一步增强了活动的互动性和智能化。
线上方面,包括内容搜集,文案编写,会议纪要提取,甚至在提案周期中的KV草图等都能够通过AI技术协助,高效精准的达成良好效果。
对接技术与人员素质成挑战
虽然新技术为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势必要经历学习与到应用的漫长进化,主要体现困难主要有几个方面:
首先技术对接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在活动管理中,我们通常会使用多个系统进行协作,包括注册系统、会场管理系统等。而这些系统往往技术架构和接口有所不同。在引入AI技术时,如何让AI系统与现有系统高效地对接是我们必须面对并攻克的问题。我们需要与技术供应商紧密合作,进行大量的测试和调试,确保数据传输的顺畅性和系统间的兼容性从而确保在实际操作中的数据稳定。
其次,人员方面,MICE行业的从业者在面对AI这一颠覆性技术正处于认知与习惯的转型期,传统经验与智能化工具之间的融合尚未完全实现。尽管我们这个行业始终以开拓视野、为客户打造前沿活动体验为核心竞争力,但新技术的落地不仅仅依赖于系统的兼容性,更关键在于人的适配。这一漫长的适配过程包括从学习到转化,从掌握到创新应用,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临的课题。
AI技术驱动MICE升级
AI技术在前期流程中的优化尤为突出。传统的活动策划过程中,前期工作往往依赖大量人工干预,包括内容整理、人员统计、设计等。引入AI智能化工具后,人力节省及活动筹备周期的缩短均有显著的提升,单个项目前期人力成本降低约能达到20%左右,同时文案生成效率提升50%以上。在提案阶段,AI辅助的KV草图设计能将创意产出时间压缩至传统模式的1/3,极大提升了响应速度。在资源配置方面,人脸识别系统与智能问答机器人的引入,不仅将签到效率提升,还减少了现场人力配置,优化了资源分配。
这些量化效益的背后,是AI技术推动MICE行业从经验主导转向技术驱动的升级。
技术与实际结合是核心
尽管AI技术在MICE行业的使用尚未完全成熟,但其在流程中展现出的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普遍得到了外部参会者的认可。尤其对于其为活动现场带来的参与感和互动性提升,收获了较好的反馈。
在现阶段并非完全成熟的技术环境下,AI技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如AI生成的文案和设计初稿仍需人工优化,会议纪要的重点内容提取精准度有待提升,AI系统响应速度在高密度、高节奏的活动场合偶尔会出现响应延迟的情况等。
基于这些反馈,我们在后续引入AI技术和产品时,将更加关注技术与实际需求的结合,优选成熟度更高的解决方案,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优化算法。同时,我们会加强与客户的沟通,确保AI技术的应用能够真正解决痛点,提升活动效果。未来,我们还将结合客户需求,持续推动更多智能化工具在MICE行业中的落地与优化。
AI时代更要以人为本
有句很时髦的话叫魔法打败魔法,但AI对于MICE的价值我更愿意称呼为魔法加持:
“技术赋能而并非颠覆”AI技术并非以“魔法”般的力量彻底改变行业,而是作为一种赋能工具,帮助行业提升效率、优化流程,但无法替代人与人之间的核心价值。
“技术加持终将以人为本”AI技术是优化行业效率的工具,但它无法替代活动中的人性化服务和情感连接,活动的成功依然依赖于人的创造力与温情体验,活动的温度与体验依然需要通过人的服务来传递。
AI可以提升效率,可以加持活动中科技手段的使用所提升的亮点,但无法替代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与共鸣。充满温度的服务,让每一次活动都成为独一无二的体验,也让MICE行业始终充满活力与不可替代的价值。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