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体在会展行业的应用,五大场景预测

分享

文/楚有才

119期电子版.jpg

AI Agent,即智能体或智能助理,作为AI技术的重要应用形式,正逐步成为会展行业的新宠。AI智能体这个词,去年还是一个新概念,今年正以惊人速度渗透会展行业。去年,只有为数不多的大会用到了智能助手,主要是服务参会者帮助参会者完成参会指南、议程查询等核心客户场景。可以预见的是,2025年是AI智能体在会展业普及之年,因为不仅是概念普及率,还是技术难度,还是部署成本都不是问题。 

如果说,把智能体仅仅用于智能客服和参会智能助手这些领域,那么我认为还仅停留在“肌肤与皮毛”层面。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不妨深入一步,预测智能体的发展方向,探讨其在会展和产业领域的商业模式与盈利途径。 

如果说,通用的大模型驱动的智能体犹如”瑞士军刀”,能解决”如何用英语询问展位信息”这类表层需求。但要触及会展业真正的痛点——构建行业知识中枢、促进深度社交、实现决策优化,需要的是植根于垂直产业的垂直行业智能体。

未来几类常见的垂直行业智能体

 会展的本质是促进学习、社交和商机,因此智能体未来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会不断深化,只有那些提前准备了数据资产积累、数字资产沉淀的主办方、商协会、学术社团、媒体,可以在本次AI驱动的行业变革之中占据优势——以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识别用户需求,精准匹配用户需求——这是数字化时代的优势。

 除了上述提及的去年开始尝试的会展客服智能体之外,未来还将有知识智能体、社交推荐智能体、决策智能体、学习测评智能体(这四类智能体没有行业公认的名字,只是本人临时任命的)。

119期电子版.jpg

01知识智能体:直行业的第二大脑

 知识智能体:主办方可以构建行业第二大脑,整合历史资料(图文、视频等),通过数字编码(分类和标签管理)形成知识库。知识智能体不仅能学习这些知识,还能根据用户需求智能推荐,成为参会者的私人顾问,反哺主办方以数据洞察。

 某展会构建的行业知识库,将数十万份技术资料、数万小时的论坛视频进行多模态编码,形成数十个维度的”行业知识图谱”。当参展商企业、专业观众登录知识库询问”xxx技术的商业化瓶颈”,智能体不仅调取技术文档,更关联历届相关展商、投资人及专利动态,输出结构化决策报告。

119期电子版.jpg(图:蒋超的仪器学习网的知识智能体)

  

02 社交推荐智能体:会展场景的精准连接器

 社交与推荐智能体:通过分析参会者的静态身份(如职业背景)和动态行为(如参会轨迹、兴趣偏好),智能体能够精准洞察需求,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连接,为有兴趣的双方(人、项目、组织、物品)搭建桥梁,促进合作与交流。 

在某展会中,智能体通过分析观众注册信息、动线轨迹、停留时长,成功为某内窥镜厂商匹配到7家精准经销商。更关键的是,它建立了”数字身份护照”,持续追踪用户行为:当某研究员半年内多次调取骨科材料报告,系统自动推送相关展会、器材企业及供应商对接人。

 03决策智能体:会展运营的AI指挥官

 决策智能体:对于主办方而言,决策智能体是真正的“智囊团”。它们能够基于大数据分析,预测营销效果,诊断问题所在,如注册率低时自动分析渠道数据,提出优化建议,实现精准决策与高效运营。 

某地方政府会展中心通过决策智能体,发现新能源汽车展商更关注政策解读类活动。系统提出分论坛议程调整建议,比如将”储能技术标准研讨会”从次要时段调整至黄金时段,最终使该议题的商务洽谈量提升210%。这种动态优化能力,正在重构会展策划的基本逻辑。

04学习测评智能体:行业人才的AI教练 

知识学习测评智能体:针对专业领域的专业培训或研讨会和行业知识库,智能体能够识别学习需求,推荐相关资源,提供在线测评,证据分析,病理分析等,帮助参会者检验学习成果,提升学习效率。 

国际会议中心打造的会展经理培训系统,通过模拟突发停电、人流暴增等30种危机场景,结合历史处置案例库,使新员工应急处理能力提升周期从6个月缩短至3周。这种将行业经验转化为智能训练场的能力,正在重塑人才培养模式。

从工具到生态:智能体商业模式的进化路径

 如果说智能体仅用于智能客服,只能提升用户体验。而只有技术与业务模式相融合,才能获得生命力。结合以上几类智能体,以及当前平台经济的订阅模式,可以畅想未来智能体的盈利模式包括:

 ◆ 知识库付费使用:对于知识智能体,主办方可以对其整合的行业知识库进行收费,特别是对于那些高度专业化、稀缺的知识资源。

 ◆ 增值服务订阅:提供高级功能订阅服务,如定制化报告、深度数据分析、优先推荐权等,满足特定用户群体的需求。

 ◆ 广告与合作分成:智能体可根据用户画像推荐相关产品或服务,与第三方合作,通过广告展示或交易分成获得收入。

 ◆ 技术支持与定制化开发:为其他会展主办方提供智能体的技术支持或定制化开发服务,拓展市场份额。

 ◆ 数据洞察与分析服务:利用智能体收集的大量数据,提供行业趋势分析、用户行为研究等增值服务,为会展主办方提供战略指导。

 具体到使用场景而言,可以是 

01数据资产变现模式 

◆ 行业情报订阅:汽车展知识库按领域(新能源、智能驾驶等)分级收费,某咨询公司年付5万获取深度数据权限 

◆ 精准线索打包:建筑展智能体积累的装饰材料采购商需求包,单条有效线索定价80-150元 

◆ 动态定价决策:根据展位热度实时生成溢价模型,帮助主办方提升15%-20%场地收入 

02服务能力嵌入模式 

◆ 智能体API接口:向会展服务商开放观众分析模块,按调用次数计费(xx元/次)

◆ SaaS化智能系统:某会展集团采购的招商智能体,按促成交易额的xx%收取技术服务费

 ◆ 硬件+智能体方案:AR导览设备内置的智能助手,硬件利润与软件服务费双线盈利

 03生态共建模式 

◆ 会展元宇宙入口:智能体作为虚拟展馆的交互中枢,收取空间数字化服务费

 ◆ 行业标准认证:医疗器械展智能体积累的合规知识库,成为企业申报认证比对的付费通道

 ◆ 长尾价值开发:时尚展智能体沉淀的潮流预测数据,反向赋能服装企业产品设计

 决胜未来的三个关键认知

 01  从“会展智能体”到 “智能体会展”

 当某全球食品展的智能体开始预测东南亚预制菜趋势,并据此规划2026年展区布局时,会展不再是被动的行业镜像,而成为塑造产业发展的推手。

 02 建立数据飞轮壁垒

 某工业博览会通过10年数据积累,其智能体对装备制造业供需关系的预测准确度达81%,这种持续强化的认知优势,构筑起真正的竞争护城河。

 03重新定义服务边界 

智能体正在打破”3天展会”的物理限制。某光伏展后,智能体持续为展商提供各国补贴政策追踪服务,将会展价值延伸至365天,这种持续性才是客户粘性的本质。

在智能体成本降至”水电费”级别的时代,会展行业的真正较量,在于谁能更快将AI转化为行业知识的载体、商业关系的织网者、产业变革的预言家。与此同时,要实现智能体的广泛应用与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探索出符合行业特点的商业模式,让主办方与用户都能从中受益,成为会展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那些率先构建垂直智能体生态的主办方,正在悄然书写新的行业规则。

 (来源:会议圈)


返回 顶部
微信公众号:会奖CMIC
只为美好会奖世界

打开手机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