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产业网——《会议》杂志官方网站
   搜索文章
第十一届中国会议产业大会(CMIC2018)
杂志文章
首页 > 杂志文章

我国亟需创建自主会议品牌体系

2012年07月26日    来源:《会议》杂志    围观:25214次       


二、 关于“会议品牌”
   
    举办一个会议很简单,但要将会议做成“品牌”可就大不相同了。那么,什么样的“会议”才能够称得上是“品牌”呢?笔者认为,“会议”要成为“品牌”至少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是举办的届数。时间考验是“会议”成为“品牌”的首要条件。根据笔者对于国内外会议市场的粗浅研究以及直接参与策划组织“中国会议产业大会”的体会,“会议”只有到了第四届、第五届时才有可能成为“品牌”。一般来说,前三届为摸索阶段,这一阶段的“会议”还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也是很多会议到了第三届之后就消失了的重要原因。到了第四届、第五届,“会议”成功举办所需的基本因素越来越完备,而且也越来越稳定。很多国际协会类机构举办的品牌性年会,绝大多数都有数十届甚至上百届成功举办的历史。美国图书馆协会(ALA)的年会到2011年为止已成功举办过148届。根据“2010第三届中国会议产业大会”发布的数据,2010年我国举办的“100个最具影响力的会议排名”中,除了少量国际组织在华举办的会议有数十届的举办历史之外,国内机构组织的会议大多数只办过3-6届。
    二是在行业或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规模相对较大,与会嘉宾与参会人员具有一定代表性。首先要说明的是,会议并非规模越大越好,或者说只有规模大才能称得上是“品牌”,可会议如果能称得上是“品牌”还是需要一定规模的。当然,不同行业或领域由于潜在参会者数量的不同其会议的规模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在美国,很多协会类机构举办的品牌性年会参会者人数非常多。比如,美国图书馆协会(ALA)年会的与会人数达到了2.5万人,美国兽医协会年会的与会代表也达到了近万人。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假如某个“中国农业大会”只有三五百人参加,那么这个会议在规模上就很难符合品牌性会议的要求了。
    三是具有稳定的收入来源。一般来说,会议在前三届时往往是不会盈利的。到了第四届、第五届之后,大多数会议就有了比较稳定的收入来源,盈利情况开始转好。会议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参会代表的注册费用;第二是展商的参展费用(美国90%以上的年会带有不同规模的展览);第三是各种赞助与宣传推广费用。由于具有规模大、影响力强等特点,美国多数品牌性年会的总收入额可以达到数千万美元,而且利润情况良好。较好的盈利状况,可以使协会类机构有机会为广大会员甚至整个行业或领域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我国社团会议由于规模和影响力等方面的原因,总体盈利状况并不是很好。至于有些地方政府举办的会议,虽然办过很多届,但始终由于各种原因无法从会议本身获得稳定的收益,一旦政府停止资助,该会议就会寿终正寝。这类会议就不会有生命力。
    四是有较强的调研、策划与运作能力。我国很多行业与领域的年会之所以缺乏吸引力,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市场调研与会议策划及运作能力较弱。会议品牌与其他产品及服务品牌的创建一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缺少专业人员及专业机构的支持是很难做到的。发达国家的很多会议之所以能够办到几十届甚至一百多届,除了他们本身专业素质过硬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他们善于借助专业会议公司的力量。
    那么,是不是所有会议都有可能成为“品牌”或者有必要成为“品牌”呢?答案是否定的。会议分类的方法有多种,根据主办者性质的不同将其分为社团会议、企业会议、政府会议三种是国际通行的做法。这种分类方法涵盖了市场上绝大部分会议。除此之外,我国会议市场还有事业单位举办的会议、专业公司举办的会议等。
    政府举办的会议大多是工作类型的,商务性的不多,因而政府会议中的绝大多数与品牌无关;企业会议是企业做好内部管理和开展业务工作的重要手段,因而没有必要创建会议方面的品牌。那么,与品牌有关的会议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社团会议,包括行业类机构、专业与社交类机构(如学会、研究会、联谊会等)举办的会议;第二类是事业单位、政府及专业公司举办的会议。从美国会议市场发展的经验看,社团类机构举办的品牌性会议占会议市场的大多数份额。

上一篇:医疗会议市场与未来医疗展厅
下一篇:会议中的健脑食品
《会议》杂志
《会议》总第79期

总第79期

北京亿文思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8100742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