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产业网——《会议》杂志官方网站
   搜索文章
第十一届中国会议产业大会(CMIC2018)
杂志文章
首页 > 杂志文章

变革与新生——2014年中国会奖旅游“新常态”

2014年06月17日    来源:《会议》杂志    作者:闫伟 姚娟    围观:7330次       


会奖教育者说


薛莹:会奖人才培养需更精准定位

    会议行业面对会议市场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变化,只能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接受和应变。杭州师范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系主任薛莹向记者表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换更为迅猛,会议产业未来将走向全球营销。在她看来,无论是为了打造本地的会议目的地平台,还是为了融入全球会议产业链,全球营销应该成为政府管理职能的主要内容,并且为会议产业的全球化发展服务。伴随着这一发展趋势,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就成为未来会议行业的主要竞争优势,也是会议行业创新和探索新机遇的必然选择。

    从会奖教育的角度来看,薛莹认为,行业大环境的变化,势必促使高校人才培养的定位要更为精准。“营销是商科教育的核心,因此高校教育应更加注重学生对市场及行业的理解,这需要讲师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融合专业理念和方法。”薛莹所在的杭州师范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对学生的培养定位于4个方向下的合体,即专业者、学习者、研究者、责任者的合体。这4个方向的培养目标都是为了让学生具备从业者与学问者的基本素质,从而能够服务行业、服务地方并具备接轨国际的基本素质。她强调,不同的高校有不同的定位和要求,学生的层次和需求也各不相同,教育要因材施教,不能搞一刀切。

吴志才:会奖高校应该培养有思想的创意人才
    当前公务会议市场下降已经成为事实,华南理工大学会展经济与管理系系主任博士吴志才认为,会奖旅游行业正在经历阵痛期,但是对于会奖旅游行业来说,这其实是理性发展的回归。“对于会议从业人员来说,只有改变战略战术,才能实现市场竞争的公平、可持续。”因此,吴志才认为政府的积极引导以及会议型旅游目的地的打造,都有利于会议目的地的投资和建设,能够发挥好市场的核心力量,提升会议产业活力。除了硬件设施的完善,会奖高校人才培养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关键环节。面对会议市场的动荡,只有抓好人才教育才能紧握竞争命脉。
    在吴志才看来,会议行业大环境的变化对于高校会奖教育影响并不大,但是依据行业的迅速发展,会议业需要在各方面加大教育投入。“高校会奖教育需要继续加大围绕会议策划、营销、管理、服务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在策划创意、服务礼仪方面,高校的培养还需要贴近行业变化。”吴志才告诉记者,会奖高校应该更为重视有思想的创意人才,“培养有思想的创意人才,才能引领行业发展”。同时,在会议服务礼仪方面,高校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职业服务精神的教育和培养。

 

    编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是在经历会议市场变革的企业真实写照。通过采访发现,外部原因促使各个产业链上的企业开始“动起来”,但最终能够取得胜利的法宝都是各自企业的“内因”来决定。

    对于会议组织者来说,除了按照相关规定来严格执行之外,必须改变原来的办会模式和办会思维,让更多商业化运作的方式和理念真正进入到会议项目中,渗透在各个环节,从而保证各类会议的顺利举行;同时,加快自身的转变,包括接受新技术、新管理方法,无论是社团还是企业,总是抱着“解放前”的一套模式肯定行不通。
    而作为场地供应商,会议型酒店和其他会议场所,并不是把场地和各项服务当做“菜市场”经营才能实现转型,更重要的是改变原有的客户结构,加强营销渠道建设,放弃高傲的营销姿态,将业务广泛扩展到婚庆、个人消费、独家及商务散客等领域;还需要创造自身的服务特色、产品特色,让经营变得更加有趣。
    诸多会奖公司可能境况完全区别于前两者,本身在行业角色定位方面就处于下游,所谓“大浪淘沙”,他们其中将会有很多会被淘汰,所以这些企业更应该整合原有的行业资源,挑选最擅长的领域开展业务,同时,也要注重对公司专业水平的提升,让自己上位,时刻改变传统的合作关系定位,才能真正在这种变化中“挺住”!
    内因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从产业链来说,会议组织者和独立办会机构的项目数量呈现了短期内的下降态势,而且在执行过程中,尤其是企业客户,逐渐收紧了相关采购权利,大多采用指定供应商的方式来操作,如此一来,会奖公司的毛利率肯定会大打折扣,在加上垫资、人力成本上涨等多种因素,怎么挺得过去,还真需要每一家企业出台“量身定制方案”,来“共度难关”,迎接新机遇。(文/闫伟)



上一篇:会聚杭州,2014上演别样特惠年
下一篇:次时代Wi-Fi对您的会议意味着什么?
《会议》杂志
《会议》总第79期

总第79期

北京亿文思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 08100742 号